先秦智谋樊於期的策略之旅
樊於期——战国末期忠烈将领
樊於期(?―前227年),战国末期的忠烈将领。原为秦国高级军官,因在伐赵之役中兵败被免职,遁逃至燕国,被燕太子丹收留。太子丹欲刺杀秦王时,荆轲请求以樊於期首级及庶地督亢(今河北高碑店一带)地图作为进献礼物,以助行刺。得知此事后,樊於期自尽身亡。
关于其身份,有学者认为他可能与桓齮同一人,但这一说法缺乏确凿证据,只是一种推测。
人物生平
公元前240年,吕不韦为报仇攻打山东五国,将蒙骜和张唐分派出兵五万伐赵。当时成蟜仅十七岁,不懂军事,便召见了樊於期商议计策。樊於期利用自己的机会揭露吕不韦的篡权行为,并建议传檄文,以揭露宫闱诈谋,使秦人对吕不韦失去信任,最终导致长安君反叛。
随后,秦王政十年(公元前237年),樊於期任秦将,与王翦、杨端和联合攻打赵國取得胜利。但在次年的战役中,他因大败而逃往燕國,並成为燕國大將軍。在这段时间里,他深受太子丹器重,同时也与荆轲结为了好友。
当荆轲准备刺杀秦王时,他向荆轲提出了一个计策:自己提供头颅与燕督亢的地图,以换取荆轲成功完成任务。他接受了这个计划,并最终壮烈牺牲。这场悲剧事件展现了他的忠诚以及他对国家荣誉的执着追求。
至今,人们仍然铭记着他的英勇事迹,以及他与荆轲共同实现民族复兴的大志。此外,还有许多文献记载表明,他死后的遗体被葬于故乡南庄村,而他的墓祠则屡遭毁坏,但人们依旧怀念这位忠义双全的古代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