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总结数学之道在于坐得住不仅比天赋更重要
在数学的世界里,成为一名数学家所需的品质中,“坐得住”比天赋更为重要。中国科学院院士、数学院研究员周向宇对此深有感触。在他看来,这种耐心和毅力,是成功的关键。数学院位于繁华的中关村附近,但它以其安静和不急躁赢得了周围环境的一席之地。
自20岁考入数学院读博士起,周向宇便在这里度过了大部分时间。他每天都在办公室或教室之间穿梭,一边思考数学问题,一边与学生们一起讨论,专注于攀登数学高峰。他的工作方式简单而严谨,他从小就立志于从事数学研究,并且由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78年,当国家恢复高考并鼓励“勇攀科学高峰”的时候,13岁的周向宇已经开始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他在初中的数学竞赛中获得第一名,从而坚定了自己未来从事数学研究的决心。随着年龄增长,他自学高中和大学级别的数学课程,并通过参加比赛不断提升自己的水平。
在自学过程中,周向宇养成了独立思考,不受外界干扰的一个好习惯。当他能够做出与答案不同的推导过程,而且这些推导过程同样优美时,他会感到非常高兴。这份习惯帮助他培养出了独特的问题解决能力,使他能够潜下心来独立思考。
1985年,周向宇以优秀成绩考入数学院,与中国科学院院士陆启铿共事。在陆启铿教授指导下,他深入学习多复变函数论,这门课奠定了我国多复变领域的地位。10年的钻研后,在1997年,周向宇终于解决了长期悬而未决的问题——扩充未来光管猜想,这项成果被国际广泛认可,被认为是“亮点之一”。
回国后,尽管承担了一些行政职责,但他始终将大部分时间留给mathematics问题。他通常选择重要问题进行探索,并常有独到的见解,如建立最优L2延拓定理、发现复几何联系等。此外,他还培养学生,让他们掌握新知识、学会思考,每个星期至少举行3次讨论班直到深夜才结束。
对于生活方面来说,即使远离物质富足,也能安于清贫,因为家人始终支持他的研究工作。他也希望能带领队伍探索数字宝藏,为青年人提供一个没有后顾之忧的地方追求梦想。(韩扬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