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学联成立于1949年
曹邺:晚唐诗人与官场生活的反思
曹邺(816~?),晚唐时期的一位诗人,其字号为邺之,出生于阳朔。自幼即展现出极高的学习热情和勤奋,他在少年时就开始了自己的学术探索,但即便如此,他在科举考试中屡次未能取得进士之职,这导致他长达十年的流离失所,最终来到了长安。
经过一系列努力,大中四年(850年)曹邺终于考上了进士,并迅速地获得了一系列的官职,如齐州推事以及天平节度使幕府掌门人的职位。在咸通初年(860~874),他又被调往京城担任太常博士,随后又升任祠部郎中并成为洋州刺史。他的官途虽然顺利,但也伴随着直言敢谏的声名。
然而,在咸通九年(868年),曹邺选择辞去一切官职,返回家乡桂林。他这段时间里最著名的是其五言古诗,它们不仅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深刻的感受,还体现了他对于社会问题、民众疾苦以及时弊改革的深切关注。他的诗作如《官仓鼠》、《怨诗》等,以其犀利而尖锐的情感和语言,被后世传颂至今。
除了上述作品外,曹邺还留下了《艺文志》、《经书题解》及《曹祠部集》,这些文献对于研究当时文化、文学和思想具有重要价值。他的才华得到了同辈诸多晚唐著名诗人的认可,与刘驾、聂夷中、于濆、邵谒、苏拯齐名,而尤以才华横溢见称。此外,《唐诗纪事》、《唐才子传》等历史文献都有记载关于他的生平与事迹,为后人了解这个时代的人物提供了宝贵资料。
总结来说,作为一个既是文学创作家也是参与朝堂政治活动的人物,曹邺用他的笔墨记录下了那个时代复杂而多面的面貌,他的作品至今仍然能够引起人们对那个年代风土人情,以及人物命运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