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邺手抄国学经典传承文化遗产
我,曹邺(816~?),一位晚唐时期的诗人。字邺之,出生于阳朔。我自幼就有勤奋学习的习惯,对书籍充满了热情,不断地尝试各种考试,但始终未能考上,我便流浪在长安十年。大中四年(850)的一次机会里,我终于成功考取进士,并很快被任命为齐州推事和天平节度使幕府的一个职位。在咸通初年(860~874),我被调到京城担任太常博士的职务,这之后又迅速升迁为祠部郎中和洋州刺史,还曾担任吏部郎中的职务。在我的官途中,我一直以直率著称。
到了咸通九年(868),我选择辞去官职,返回家乡桂林。我的专长是写作诗歌,以五言古诗最受欢迎。我用诗来表达社会现实,体恤百姓疾苦,并对时弊进行批评。我的作品包括《艺文志》、《经书题解》以及收录了大量诗作的《曹祠部集》。
与刘驾、聂夷中、于濆、邵谒、苏拯等晚唐名家的并列而闻名的是我——曹邺,被誉为才华超群的人物。我曾担任过多个官职,如郎中和刺史,在这期间,我创作了一些反映自己不顺利的人生感慨,以及少数讽刺时政的话题,还有一些描绘山水美景的小品。此外,有如千古绝唱般脍炙人口的作品,比如《官仓鼠》的赞叹:“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也不逃走;健儿无粮百姓饥饿,只因为朝廷分发不均,而这些都进入了君主口中。而还有《怨诗》(四首之一)的抒情:“手推讴轧车,朝朝暮暮耕”,却未能得到分得谷物,只留下老农名号。这类讽刺官方滥权行为的手法实在是深入骨髓。
总共收集并编纂成2卷,《曹祠部诗集》记录了我的所有诗作。关于我的故事,可以在《唐诗纪事》、《唐才子传》这两本书里找到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