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后浪齐聚星河丨月壤之谜解析
科研“后浪”探索星辰奥义丨高精度北斗定位革新
在追逐科技进步的征程上,科学研究如同航海家驶向未知海域,每一位科研者都是这条船上的重要成员。他们不仅要勇于开拓新的领域,还要不断地创新技术,让人类生活得更好。在这个过程中,来自湖南省测绘科技研究所的“90后”副总工程师叶飞,以他的智慧和努力,为实现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更广泛应用做出了贡献。
时间与空间,是宇宙万物的基本属性,从古至今,人类一直在寻求获取时间和位置的最佳方式。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就是回答了这个问题,它为我们提供了时空基准与定位服务。作为北斗二号系统建设和三号监测评估工作中的参与者,叶飞深谙这一点,他现在正致力于研究如何让北斗能得到更广泛利用。
现有的技术虽然精确,但其成本较高,对并发用户数量有严格限制,这些都制约着“北斗”的规模化应用。叶飞提出,要通过模型算法研究与技术攻关,以及终端研制来推动高精度北斗定位在更多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他说:“我们的目标是使‘天上好用’也能‘地上用好’。”
从智能驾驶到通用航空,从精准农业到智慧城市,在这些前沿领域,高精度的北斗定位将扮演关键角色。叶飞相信,只有不断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我们才能将这种先进技术运用于更多场景,使之成为推动测绘事业转型升级、支撑高质量发展的一大力量。
面对挑战和困难,叶飞没有退缩,他坚信:“科研之路本没有一帆风顺,或许会像北斗星排列那样曲折蜿蜒,但作为青年科技工作者,就是要不怕困难、敢于挑战!”他所展望的是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那里,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到更加便捷、高效的地理信息服务,而这一切,都离不开那些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研人员们。
随着科学研究继续深入,我们可以预见,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复杂环境下,“ 北斗之父”孙家栋院士提出的“天上好用,地上用好”的期待,将逐渐变为现实。而叶飞这样的年轻科学家,也将是推动这一变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