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思路宋朝历史网
首页 > 文化与艺术 > 苏轼文豪背后的弃儿故事

苏轼文豪背后的弃儿故事

在那个充满变迁的历史时期,苏轼以其非凡的才华和不屈的精神,在朝堂上闪耀着光芒。他的故事,就像一首传唱千古的诗篇,让人回味无穷。

嘉佑元年,当苏轼21岁时,他和弟弟苏辙19岁一起踏上了科举考试的大路。在那场考试中,他们遇见了文坛上的巨匠欧阳修,小试官梅尧臣。欧阳修与梅尧臣对诗文革新有所期待,却被苏轼清新的风格和豪迈的人格深深震撼。这份评价之高,使得苏轼的大名迅速在京城传开,每当他有新作问世,都会让大街小巷的人们议论纷纷。

然而,生意兴隆之际,失去母亲的噩耗打断了他的脚步。他随父亲奔丧,一段时间后再次回到科举舞台,但命运似乎并不待他好。当他即将崭露头角时,被迫守丧,再次入京担任职务。他虽然受到英宗青睐,并曾被视为唐朝时代知制诰的重用候选人,但宰相韩琦出于爱护,以德施仁,将这份荣誉推给其他人才,这让年轻的心灵感到沉重。

1071年,他向皇帝提出了关于王安石变法弊端的看法,却遭到了反对,最终请求调离京城。此后,他历经多个官职,有一次主张改革,有一次却因言辞过激而陷入乌台诗案,被押送回京,不仅自己受牵连,还影响了数十人。但幸运地,他逃过了一死,因为北宋太祖定下士大夫不得杀戮的一国策。出狱后的他被贬至黄州,没有实权,只能写下那些千古流传佳作《赤壁赋》、《后赤壁赋》等。

1084年,他奉命前往汝州就任,但途中的悲痛事发——儿子夭折,让这个伟大的文学家心痛万分。而后又请求留常州生活,直到1085年的宋哲宗即位,司马光重新执政,对待已受打压者进行平反昭雪,其中包括苏轼复归朝廷担任朝奉郎、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职务。但是,当他揭露两派势力互相倾轧的情况,又遭到陷害,被调往外地服役。

最终,在1091年的龙图阁学士知杭州期间,他治理河道疏通淤泥、修建长堤,为民众带来了福祉。在1091年的召回之后,再次面临高太后的去世与再度执政,便被贬至惠州。在那里创办学校吸引远方求学者,而徽宗即位后调至廉州。1100年的大赦令中,苏轼终于获得复仇,即位后的宋高宗追封其为太师。这位文学巨匠在词章上取得卓越成就,为中国文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地标性贡献。

标签:

猜你喜欢

宋朝文化与艺术 明朝那些事儿百...
在明朝那些事儿百科中,红衣官员是指那些担任重要职务的高级官员,他们通常穿着红色的衣服来标志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在这段历史时期,红衣官员不仅拥有巨大的权力和影...
宋朝文化与艺术 明朝那些事儿皇...
一、皇权斗争的起源与演变 在《明朝那些事儿》中,我们可以看到明朝的兴衰历程,特别是明朝初期的政治斗争。朱元璋建立了新的统治秩序,但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权力斗...
宋朝文化与艺术 明太祖朱元璋之...
明太祖朱元璋之手下功臣被诛杀顺序详解 在中国历史上,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即位后,对手下功臣的态度复杂多变,他既需要他们来巩固自己的统治,也因为政治斗争、个人...
宋朝文化与艺术 明朝历史的诡异...
明朝历史很诡异,它隐藏着怎样的故事? 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明朝是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阶段。从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建立大明帝国,到清兵入关(1644年)...

强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