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名人纳兰容若1655年1685年
纳兰容若——清朝词坛巨擘,词风独具特色的艺术家
纳兰容若(1655年-1685年),字容若,满洲正黄旗人,原名成德。号楞伽山人,是清代著名的词人。他出身于满族贵族家庭,其家族——纳兰氏,为清初最显赫的八大姓之一。
自幼接受深厚的文化教育,文武双全。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文元赏识推荐给内阁学士徐乾学。十八岁参加顺天府乡试中举人,并在十九岁时参加会试中第成为贡士。康熙十二年因病错过殿试,但康熙十五年补殿试后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获得进士出身。
他与徐乾学师从两年间主编了《通志堂经解》,深受皇帝赏识,为今后儒学发展奠定基础。在词创方面,他以“真”为宗旨,使写景和情感表达都显得格外生动和传神。他的作品如《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以其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而闻名于世。
纳兰容若在康熙二十四年的暮春抱病与朋友一聚,一醉一咏三叹,然后便告别了这个世界。一周后,在公元1685年的7月1日,即康熙二十四年的五月三十日,他不幸去世,只有三十岁(虚龄三十有一)。尽管生命短暂,但他留下的文学遗产却流传至今,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欣赏古代文学艺术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