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栻宋徽宗赵佶第十七子靖康之变后被押往金国的故事画中生花
赵栻,宋徽宗赵佶的第十七子,生于政和元年(1111年)六月。其生母是杨贤妃。下面,我们将一起来了解他的故事。
早年授封静江军节度使、检校太尉的官职,并被赐名为赵栻,封广国公。在政和三年正月,他又改封为检校太保。宣和七年二月,又改封定武军节度使,加开府仪同三司,进封南康郡王。而靖康元年的四月,他被进一步提升,为瀛海、安化军节度使,以检校太傅之职,再次晋升为和王。
靖康之变发生后,由于北宋无法凑齐金朝要求的巨额赎金,因此金朝命令宋朝送人抵债。在这过程中,被捕的人包括了皇室成员及其眷属,这些人最终被押往金国。赵栻与父亲宋徽宗及其他皇室成员一起在青城营寨中居住,但他在途中不幸遇害,其时仅十八岁。
除了家族事迹外,赵栻个人也留下了一段曲折的人生轨迹。他有一位未婚妻李舜英,在靖康之变后跟随第五队人员北上,最终成为完颜希尹的妻子。而到了天会六年十二月,他娶了一位刘姓女子并有一个女儿,她后来嫁给了王遵道的儿子王安。但也有记载指出他还有一个女儿,没有被俘获,被授予乐平县主称号,并与杜安石结婚。
尽管历史上的许多细节存在争议,但无疑,这位少年帝子的命运充满了悲剧色彩,与他时代的一切政治动荡紧密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