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思路宋朝历史网
首页 > 文化与艺术 > 苏轼文人墨客传统文化中的弃儿

苏轼文人墨客传统文化中的弃儿

在那段悠长的历史岁月里,一个个卓越的人物如行星般闪耀着光芒,留下了永恒的足迹。今天,我将带您穿梭回去,那是一个1057年的年份,当时21岁的苏轼和19岁的弟弟苏辙被父亲带到京城参加科举考试。那时候,他们遇到了文坛巨擘欧阳修以及诗界领袖梅尧臣。欧阳修和梅尧臣原本打算推动一场文化革命,但当他们见识到了苏轼清新的风格、豪迈的心性,以及他敢于创新的一面,就被深深地震撼了。当欧阳修赞誉道:“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这表明了他的高评价。

随着时间的流逝,苏轼的大名在文坛上响起,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每当他有新作发表,它们就像春风化雨一样遍布大街小巷。但就在他准备展现自己的时候,他接到了一条让人心痛的消息:母亲病故。他与兄长一起回到家中守孝。在1061年,他再次来到京城,被授予大理评事和签书凤翔府判官职位。在治平二年时,他入朝担任登闻鼓院工作。

英宗即位后,一直想把苏轼比作唐朝时期的人才,让他进翰林院担任知制诰,但宰相韩琦认为:“虽然苏轼有才能,但要让整个士族都尊敬佩服他,还需在朝廷培养他的形象。如果突然重用恐怕会给他带来困扰。”然而,这一切并未阻止过多才多艺的地主公子追求自己的梦想。

1071年,当王安石变法引起争议时,苏轼提出了批评意见,却遭受排挤。1080年代初期,他请求出京,在地方任职,并主张改革以适应地域差异。这期间,他创作了一系列作品,如《湖州谢表》,但却因夸大其词而招致指责,最终卷入“乌台诗案”,险些遭命。他在狱中度过103天,在逃脱死刑前几次均濒临绝境,只因北宋太祖定下的国策免除了士大夫不杀之禁,使得他的生命得以延续。

出狱后的 苏轼被贬至黄州,其间创作了《赤壁赋》、《后赤壁赋》等经典篇章。在1085年的某个时候,当司马光重新掌权并恢复使用之前遭受迫害的人才时,苏载又获得机会。此后数十年内外交错,他曾先后成为龙图阁学士知杭州、惠州学官等职,对地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而最终,在1100年的宽恕之恩下,与世长辞。宋高宗即位之后,将其追封为太师,以示对其杰出的文学成就及其对国家文化贡献的高度认可。

标签:

猜你喜欢

宋朝文化与艺术 朱棣能否翻盘明...
明初政治体制的建立与巩固 朱棣在篡位夺取皇位后,首先进行了一系列政治改革,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例如,他采纳了李善仲等人的建议,推行“三法”,即《大明会典...
宋朝文化与艺术 明朝灭亡有很多...
锦绣梦断:明朝覆灭的多重因素探究 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明朝无疑是辉煌与衰落交织的一段传奇。它的兴起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文治盛世,而其最终的覆灭则是由一系...
宋朝文化与艺术 历史长河中的王...
历史长河中的王朝轮回:各朝代统治时间及兴衰变迁 从远古到汉朝的开创与巩固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自商周时期起,每一位君主都致力于巩固自己的统治,以确保国...
宋朝文化与艺术 盛唐风华宋代的...
盛唐风华:宋代的文人墨客 一、开创新局 宋代,一个文化繁荣昌盛的时代。在这个时期,文学艺术达到新的高峰。诗词歌赋流行于社会各阶层,文人的地位日益显赫。 二...

强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