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名人反复赞叹的纳兰容若1655年1685年
纳兰容若——清朝词坛上的三大家之一,字容若,满洲正黄旗人。原名成德,因避太子保成讳而改名为性德,一年后又恢复本名纳兰成德。号楞伽山人。他是著名的词人,也是康熙朝时期的杰出文学家。
他出生于1655年,在1663年入国子监学习,被祭酒徐文元赏识并推荐给内阁学士徐乾学。在18岁时,他参加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并在19岁时参加会试中第成为贡士。他在康熙十二年因病错过殿试,但在康熙十五年补殿试后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
他的老师是徐乾学,他曾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皇帝赏识,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他以写景逼真传神著称,其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他的作品包括《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纳兰容若于1685年的暮春抱病与好友一聚,一醉一咏三叹,而后一月七日即溘然而逝,虚龄仅三十有一。这位才华横溢的诗人虽然短暂而又早逝,却留下了许多令人难忘的作品,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笔浓墨重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