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戏曲界的巨擘陈素真简直是巍峨如山的第一人她的艺术造诣不仅在河南梆子领域碾压一切在豫剧舞台上也无人
陈素真:这位一生坎坷的“河南戏剧巨擘”,既被誉为“豫剧皇后”,又以“河南梆子大王”之名,在兰州、邯郸和天津之间漂泊。她的故事背后,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辛酸与挑战?只有她自己知道。在充满了完美艺术家的河南戏曲界,每个人都自诩是德艺双馨的典范,个性化缺失,彼此相似,而陈素真却是一位坚韧不拔、直言不讳的人物。她在天津生活得如同国宝一样受到保护,这种情况是否有点讽刺?她的流离失所,也许与当年文化部门领导的决策以及一些演员间的暗算有关。八十年代,她被评为“五大名旦”的第二位,但这只是部分领导人的认定。而常香玉去世后,她也获得了最高荣誉——人民艺术家称号。这让一些文人开始声称常香玉才是真正的“豫剧皇后”,甚至影响到了《人民日报》。这种行为让我感到恶心。我常想,我写作水平就这么差,还能不断地写下去,有时会感到羞愧和不甘心。看来,有些文人比我还要不要脸。
有识之士都知道,早在那个时代,就有人将陈素真尊称为“豫剧皇后”。她还在河南戏曲界中成为第一个录制唱片的人物。那时候正值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全凭市场力量,这一点由上海百代公司请她吃西餐并给予录音机会清楚地说明了什么?那就是人们对她的艺术评价!艺术往往伴随着市场而变异。我喜欢陈素真的两大特点:其一是独具特色的表演风格,其二便是她这个人的高傲与纯洁无瑕。在1994年回乡担任一次豫剧丑角比赛评委时,她病逝于郑州,那时前来吊唁者主要是中青年演员、爱好者以及一些文人学者,而没有来自同辈的大师们。这或许反映出了一种嫉妒的情绪,即使是在死亡之后也依旧存在。(崔兰田先生对陈敬佩有加,但由于通知不足,他未能及时前往哀悼)。那些有良心的人,都应该把陈素真放在第一位。如果再次进行排名,无论如何,我都会选择把陳素真排在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