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佑君的京剧演唱会反复回响袁世海的净角之美
袁世海,京剧净角艺术家,以瑞麟为原名,小名袁小三,北京人。出生于南新华街一个贫困家庭。自幼家境艰难,他的祖父曾经养大象为生,而父亲则在北京城内担任有钱人的轿车夫。他常随四伯去天桥听戏。在8岁时,被武二花演员许德义看中收徒,并开始了他的京剧学习之路。
1927年,袁世海进入富连成科班学习老生戏,与裘桂仙、师兄孙盛文、王连平等学艺,不久改名袅盛钟。由于他聪明好学,很快掌握了一百多个角色,其中包括《失街亭》的马谡、《群英会》的黄盖和曹操,以及《法门寺》的刘瑾等。此外,他还精通《盗御马》、《论英雄》等传统戏。
1950年,当李少春与叶盛章的金升社与田汉、马彦祥倡导下的实验京剧团合并后,袁世海成为新中国实验京剧团的一员,并参与中国戏曲研究院京剧实验工作团。1955年,他与李少春共同领导成立的中国京剧院便是这个过程中的重要一步。在此之后,他不仅整理演出了许多传统戏,还与其他艺术家合作创作了许多新的作品,如《将相和》、《野猪林》、《响马传》,以及由他主演的《黑旋风》、《桃花村》和《九江口》等长篇巨著。
作为一位擅长架子花脸技艺的人物,其表演充满了节奏感和情感深度。他通过身段工架塑造人物,同时注重造型完美,使得每一幕都显得既真实又精彩。这一点体现在他在《黑旋风》的表演中,即使是一段看似平凡的情节,但他却能透露出人物内心活动,从而揭示其性格特征。
1963年,在中国京剧院进行现代戏移植项目时, 袁世海扮演老社长,这部现代化改编版社会题材戏成功融入了豫剧元素,为 京剧增添了一抹新色彩。此外,他在六十年代末期主 演现代话本悲恋爱情故事《红灯记》,以鸠山这一独特形象赢得了观众青睐,为 京劇藝術創作帶來新的靈感與發展空間。
2002年,因健康原因离开我们,但他的艺术贡献至今仍被人们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