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历史故事官场丑态百出
当了官,大概都是喜欢别人称呼他们的官衔,那样,最起码可以享受领导优先的待遇,让他们有一份在周围人群中的优越感。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发现,即使是那些被尊敬和仰望的人,也有时会遭遇意想不到的尴尬。比如,在《唐语林》中记载的一则故事里,那位著名诗人李绅因为升任尚书而感到骄傲,但他的下属却不小心抓到了一个没有为他车队让路的人。这个人竟然以“某勤政楼前,尚容缓步,开封桥上,不许徐行?”来回击李绅,这句话让李绅惊讶并感到不安,因为对方是一位皇族成员。原来,对于那些身处高位的人来说,即便是在平凡场合,他们也难逃身份地位的束缚。
同样的例子还有裴休,他在赴任前游览京城时,见到一群名士在曲江池边饮酒,其中一人穿黄衣服、态度自负。裴休试图问询对方官职,但对方却炫耀自己的新授县令之职。事后,当裴休自己被问及其观察使之职时,他学着对方腔调回答,却意外地正好是对方面前的顶头上司。这导致那黄衣人的狼狈逃散,最终要求调离远方的罗江县。在这种官本位体制中,每个阶层都有其固有的位置,而每个台阶上的领悟与归属感,都不过是相对稳固的小巩。
此外,还有王彦辅所著《麈史》中记载的一个情形:提刑监察地方的一员曾经辱骂了一名县尉张伯豪,却不知道张伯豪其实是陶中丞女婿。一旦这一信息传开,该提刑监察者立即变脸,将张伯豪召至面谈,并赞扬其才华。此类情形常见于朝廷内部,或许更普遍的是衙门里的生态,在那里背景关系往往决定一切,一等人物通常来自权贵家庭;二等人物则可能源自地方大吏;三等人物则或许拥有经济实力。而对于初入关陪役者们来说,要识破这些关系网是一个需要格外小心的事情,以免最后成为笑柄。
最后,《麈史》还记录了一个巡察军营的情况,有一军官因年迈而不愿再从事公务,被巡察员轻视。但这军官竟然公开指出自己的身份和遭受侮辱的情景,使得巡察员不得不意识到自己过失。这揭示了即便身居高位,也不能忽视他人的尊严,更何况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应该保持谦逊和尊重,无论其社会地位如何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