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龙女徐代泉的音乐传说
在安徽省艺校的三年学业期间,徐代泉深受庐剧音乐的吸引,他以优异的二胡演奏成绩考入学校,并在那里学习了庐剧音乐。然而,毕业时他被留校担任教学工作,而他的同学们则分配到了庐剧团。尽管如此,学校领导对徐代泉有着明确的规划:“我们是要为庐剧留一个种子。”但这个种子的发芽、开花和结果都没有机会实现。
为了掌握黄梅戏音乐,这位年轻的作曲家采取了直接记谱学习的方法,与黄梅戏表演班学生一起上唱腔课。他不仅因为功夫下得好而比十几岁的小朋友学会得快,还成为了学校黄梅戏教学曲目的主要创作者。
在创作过程中,徐代泉投入了全身心的情感和全部精力,有时连续七八天写一个音符也难以完成。在悲伤或喜悦的时候,他都会流泪甚至走火入魔,但一旦作品完成,那份陶醉之情难以言喻。
徐代泉一生致力于三方面工作:教学、创作和研究。他曾担任中国戏曲学院客座教授,并主持编纂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安徽卷》。他的贡献不仅限于黄梅戏,还包括多部教育性质强烈的教材,以及京剧、泗州戲等其他多个地方歌谣与民间艺术领域中的作品。
至今65岁高龄,他仍然作为中国戏曲学院、安徽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继续从事教学工作,为后来的新一代学生传授知识。此外,他还为许多知名电视剧如《桃花扇》、《半把剪刀》、《家》、《春》、《秋》、《啼笑因缘》、《二月》、《潘张玉良》以及《祝福》的主题歌撰写了美妙动听的声音,为观众带来无尽欢愉与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