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珮瑜暗恋陈希曾的京剧梦
在那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北京,陈希曾的家中常有京剧的旋律和戏曲的故事。自小,他便被这些美妙的声音所吸引,从叔父陈顺孙那里学唱老生,再到初中时期向苏少卿先生学习戏路,高中则是程君谋先生的门下,这两位老师都是上海四大谭票中的佼佼者,对他的谭派唱腔尤其是发音吐字方面影响深远。
然而,余叔岩的余派更是让他心动不已,那些十八张半唱片反复聆听,让他对这门艺术产生了无限向往。在寻访余派名师的过程中,他结识了刘叔诒先生,当考入化学系后,又得到了刘先生的一席之地,在江苏戏校京剧系担任系主任。他利用周末时间前去向刘先生请教,为自己的京剧梦增添了一份宝贵经历。
为了掌握更精准的声音和韵味,他对《京剧字韵》、《京剧声韵》等书籍进行了深入研究,不仅向原书作者苏雪安请教,还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自己在演唱上不断进步。刘先生白口如同余派楷模,他努力探索其中规律性,以达到事半功倍的地步。
从12岁登台表演至今,五十多年来,一直没有间断过对京剧学习、研究和实践的热情。不论是在排练时向白玉英、林澄伯老师学习,或是在专程前往马宝刚老先生处求学,都以提升为己任。他曾演出老生20多部,并且还尝试反串其他角色,如老旦、小生、青衣、花脸与丑角;甚至学会了操琴与司鼓,并涉猎昆曲。这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人生经历,让他的爱好更加广泛。
退休后,他开始教授一批票友学生,被上海顺昌路第二小学聘为特色班的京剧教师。而他的职业生涯也十分辉煌,一度担任上海五里文化中心京剧队负责人,更受邀接受东方电视台及有线电视台卢湾新闻频道各两次专题采访,其节目均在电视上播出。他二十年的黄金时代主要是在南京度过,因此,在上海票界中,有“南京余叔岩”这一外号称呼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