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智者樊於期之谜
樊於期——战国末期将领,曾为秦国将军,因伐赵兵败于李牧而畏罪逃往燕国,被太子丹收留。太子丹派荆轲刺杀秦王时,荆轲请求以樊於期首级与庶地督亢地图作为进献礼物。樊於期获悉后自刎而死。
杨宽的《战国史》认为樊於期是桓齮,但这一说法仅基于发音相似和记载时间接近,没有充分证据。
人物生平
秦王政七年,吕不韦出兵五万伐赵,而长安君成蟜率兵五万为后继。在尧山一战中,秦军未能取胜。当时成蟜只有十七岁,不谙军务,便召樊於期商议。樊於期乘机揭露吕不韦的阴谋,并建议传檄文宣扬淫乱之事,以此除掉吕不韦并进言拥立嫡嗣。这一计策成功导致了秦人对吕不韦的恐惧和观望态度,最终导致了长安君成蟜被派去讨伐。
在随后的几年里,樊於期继续担任将军,并参与多次对赵国的战争,其中包括与王翦、杨端和的大胜。但在面对赵国名将李牧时,他再次大败,这次失败使他不得不逃往燕国,并拜为大将军。他的父母宗族被秦王处决,这件事让他恨入骨髓。
最终,在燕太子丹计划由荆轲刺杀秦王时,荆轲请求用樊於期首级换取燕督亢的地图来证明自己的身份。尽管如此,为了报复亲人的死亡以及国家的屈辱,樊於期选择了自尽,以此来表达自己对国家忠诚和个人尊严的坚持。他死后,其遗骸葬于故里南庄村,被人们敬仰至今,为当地的人们所怀念,是一个勇士、忠臣、义士的一个完美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