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真实武将排名樊於期战略天才
樊於期——战国末期忠义之士
樊於期(?―前227年),战国末期的忠义之士。原为秦国将军,后因伐赵兵败于李牧,畏罪逃往燕国,被燕国太子丹收留。太子丹派荆轲谋刺秦王政时,荆轲请求以樊於期首级与庶地督亢(在河北高碑店一带)地图作为进献秦王的礼物,以利行刺。樊於期获悉,自刎而死。
杨宽的《战国史》认为樊於期就是桓齮,但所持理由仅两人名称发音相似,记载时间接近,时代差距无法考证文字读音,记载时间接近者众,因此此说仅为假说,尚未证实,理由亦不充分。
人物生平
秦王政七年(公元前240年),吕不韦为报五国攻秦之仇,将其计画付诸实施。他决定攻打山东五国,并任命蒙骜同张唐督领兵五万伐赵。三日后,他命令长安君成蟜同樊於期率兵五万为后继支援。然而,在尧山一场惨烈的战斗中,由于蒙骛和成蟜之间缺乏协调,使得秦军未能取得胜利。在这次失败之后,不谙军事的成蟜被迫召见了经验丰富、深谙用人之道的樊於期商讨对策。
通过他的智慧和勇气,他成功利用反间计揭露了吕不韦背后的阴谋,最终导致吕不韦失势并遭到处罚。此外,在随后的几年的战争中,如邺城、平阳等城市的大捷,以及与名将李牧的一场激烈对决,都证明了他卓越无比的人才和领导能力。
然而,在一次又一次艰苦卓绝的战斗中,他最终在与李牧交锋时遭遇惨败。这次失败让他感到丧失了一切,所以他选择逃往燕 国,并拜任大将军。但即便如此,他也无法逃脱复仇者的追杀,最终是被逼至绝境自尽。
他的英勇牺牲以及对国家忠诚至死的情操,让他成为一个传奇式的人物。在历史上,他不仅是一位出色的将领,更是一位坚守信念直至生命最后一刻的人民英雄。他的事迹激励着千百年来的人们,对抗着邪恶,为正义而战,这份精神仍然在今天被人们铭记和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