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墨迹犹如心灵的足迹在纸张上留下深邃的印记
杨永健书法:墨迹中的心灵足迹
在2004年的一个下午,上海的阳光透过窗户洒落在我的桌上,一本《杨永健作品集》如同一封来自远方的信件,静静地躺在我面前。翻开那薄薄的纸页,我仿佛穿越时空,走进了书法艺术的一片宁静之地。杨永健的字体点画沉着、结构盘纡跳宕,每一笔每一划都蕴含着深邃的情感和细腻的技艺。
杨永健,这位浙江海盐人,以其对书法艺术无限热爱和不懈追求,在中国书坛上留下了自己的印记。他是中国书法家协会权益保障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文联发员、上海书法家协会办公室主任,兼职画师,以及国家高级美术师。此外,他还曾荣获“中国书法家协会成立20周年纪念奖”,并多次入选国内外重要展览。
除了创作,他也注重教育工作及基础理论探索,为我们提供了一系列实用的学习材料,如《怎样写好楷书笔画》、《怎样写好楷书结构》、《怎样写行書》等。这份勤奋与责任感,是他成就显赫的一个重要因素。
他的楷书既有晋唐之气,又带有北碑之韵;规矩森严而不板滞,点画灵动而不油滑。行草则使转纵横,墨气淋漓,看似随意挥洒,却又显示出独运匠心。在点画运作、结构间架和谋篇情趣三方面,他付出了大量苦功。他的字源头可寻,有传统可见,最终形成了属于自己独特风格。
尽管笔者没有亲眼目睹他挥毫,但从作品中可以看出,他作事时肩肘腕指乃至笔尖腹根之间动作关系均为协调,使得“下笔点画波撇屈曲”成为可能。这正是王僧虔所说的“神采为上”的表现,也体现了他对形质兼备的追求。
作为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办公室主任,无疑生活节奏快烈,但杨永健仍能把握大局,同时找到专注于创作的心理空间。他待人接物热情周到,从未陷入无聊的是非,这也是他的智慧所在。(附图均选自《杨永健作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