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空之旅女主的庄园记
在那古老而又繁华的宋国,一个名叫庄周的人生于蒙邑。他的家族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宋国第十一代国君——宋戴公。在那个纷扰复杂的时代,庄周选择了与众不同的道路,不是像其他人那样投身仕途,而是在短暂地担任过漆园吏之后,他选择了隐居和写作。
庄子的学问渊博,他游历过许多国家,与当时各大学派都有所接触和研究。楚威王听闻他的才华无匹,便派使者带着厚礼邀请他出山为相。但是,庄子笑着拒绝了这一提议:“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可见祭祀用的牛,它们被喂养好几年后,被装饰得花枝招展,然后送上太庙充当祭品。那时候,它们只想成为小猪,以免遭宰割,也无法实现。”他说,“你赶快走开,不要侮辱我。我宁愿像乌龟一样,在泥塘中寻找快乐,也不愿受一国君的约束,我一辈子不做官,让我永远自由自在。”
然而,这并不能掩盖庄子的才华不可小觑。他崇尚自由,因此没有接受楚威王的聘请。后来厌恶仕途,他决定隐居,从事著书。这部著作十余万字,大多数都是寓言故事。因此,被后世尊称为道教祖师、南华真人、道教四大真人之一。
当时诸侯混战争霸天下,而庄子则选择了另一种生活方式。他辞去了官职,潜心研究道家思想。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与老子并称“道家之祖”。他将“贵生”、“为我”引向“达生”、“忘我”,归结为自然中的“道”、“我合一”。
《史记》记载:“其学无所不窥,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这意味着尽管他的学问非常广泛,但最终还是以老子的观点作为核心。在哲学上,他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思想,将“道”视为宇宙万物的本源。他说:“道之真以修身,其绪余以为国家,其土苴以为天下。”(《让王篇》)意思是,大道的真髓,用以修身;它的余绪,用以治理国家;它糟粕,用以教化天下。
他的哲学思想包含朴素辨证法因素。他认为一切事物都处在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的情况中,却忽略了事物质稳定性和差别性的问题。“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夭。”(《秋水篇》)
他主张齐物我、齐是非、齐生死、齐贵贱,使得整个世界似乎变得平等了一样。而对中国后的历史产生深远影响,是中国古代典籍中的瑰宝。这部作品标志着战国时代中国哲学思想达到极高水平,是文学语言上的巨大成就,对后来的儒家佛家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