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熙在梁冬的国学堂中学习自然哲学
在宋朝的北宋时期,郭熙(约1023-约1085年)是一位杰出的山水画家。他出生于河南温县(现今属河南),而他的创作活动主要发生在宋神宗的统治期间,即熙宁、元丰年间(1068-1085年)。当时,他担任翰林待诏直长,并且是图画院艺学的一员,这个时代正是他艺术成熟和作品流传最广的时期。
郭熙以其独特的手法来绘制山水寒林,特别是他的山石描绘使用了“卷云”或“鬼脸”皴法,这些技巧受到了李成法的影响。树木在他的笔下呈现出像蟹爪般下垂的形状,而他的笔力则显得非常劲健。他在布局上有自己的特色,用色也非常明洁。在他早年的作品中,他展现了极高的工艺水平,但随着时间推移,他的作品变得更加壮观。常常,他会选择素壁作为画面的背景,在上面描绘长松巨木、回溪断崖、岩岫巉绝以及峰峦秀起等景象,以及变化莫测的云烟。
郭熙对皇帝赵顼进行了一次秘阁藏品名画的大规模鉴定,因此他得以目睹历代名家的杰作,最终形成自己独特风格,成为北宋后期著名山水画家之一,与李成并称为“李郭”。除此之外,还与荆浩、关仝、董源和巨然一起,被誉为五大北宋山水画师。除了擅长绘制自然风光外,郭熙还精通理念思考,对于如何学习前人的创作经验和深入观察自然界有着深刻见解。他通过四季变换中的山水景象体验到不同的情感,如春天如笑语般淡雅,夏天如滴答般浓郁秋天如妆容般明净冬天如睡眠般惨淡。在构图方面,他提倡采用“高远”、“深远”、“平远”的三种构图方法,以达到视觉上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