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学勤黄梅戏音乐工作者表演黄梅戏夫妻观灯
自幼在安庆市怀宁县农村长大,程学勤的童年充满了黄梅戏的回声和音乐的旋律。每当夜幕降临,他总是能听到远处传来的黄梅戏团队的演奏声,或者是在家乡的小路上偶遇流浪艺人的二胡声响起,那些声音如同天籁般深入人心,让他不禁痴迷于音乐。
六岁那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认识到了二胡的魅力。他跟随一个瞎眼算命先生走了十里路,只为听他拉着二胡唱歌。那份纯粹的情感与音符之间的纠缠,让他的内心深受触动,从此,他对音乐产生了不可抗拒的情感依附。
中学时代,程学勤经常坐在门口听民众黄梅戏剧团排练,每当他们的声音穿透夜空,他的心中就燃烧起一股强烈渴望——成为一名真正能够创作出美妙旋律的人。在小学时期,他便开始自学拉二胡,并且凭借自己的努力制作了一把蟒皮做成的二胡。当时白林老师创作的大师级作品《春香传》被公演后,程学勤心中萌生出一种羡慕之情,这种愿望促使他踏上了自己作为作曲家的道路。
尽管没有接受过专业音乐学院教育,但通过不断地学习乐理和黄梅戏知识结构,以及对音乐无尽热爱和坚持不懈,最终使得程学勤成功地转型为一位作曲家。从1955年的第一部作品《杜鹃》,到2005年的电视剧《明月清照》,在五十多年的时间里,程学勤创作出了204部各种规模的小说大戏,使得他的名字成为了安徽省黄梅戲音樂界的一个传奇典范。
1984年、1988年以及1990和1992年的几次重要荣誉,如获“金杯奖”、“飞天奖”等,也都印证了程学勤作为一名艺术家的卓越才华。而对于那些来自老百姓的话语赞赏,比如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口碑”,这对于这个曾经以最简单方式追求真挚情感的人来说,是最大的荣耀与满足。
正是因为这种源于内心深处对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的一种主见,以及致力于用现代元素去丰富旧有的形式,使得他的作品能够得到广泛认可并流传至今。对于这样一个拥有个性化、生命力的作品而言,没有什么比得到老百姓喜闻乐见更高的地位可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