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覆灭后的继位者清理混乱的权力格局
南明政权的建立与维持
南明政权是由在明朝灭亡后,仍然坚守着对旧朝忠诚的人们所成立的一系列政治实体。首先,是隆武帝朱聿键在1644年被拥立为皇帝,他以“隆武”为年号,试图重建中央集权,但由于自身能力不足,加上内部矛盾和外部压力,最终只短暂地统治了两个月便被废黜。接着是弘光帝朱由崧,他在1645年被推举为皇帝,但他的统治更短暂,也因内忧外患而迅速结束。
清军北伐与中原收复
同时,在南方建立起自己的政权的清军,其领导人努尔哈赤之子阿济格、多尔衮等人策划了一次又一次的大规模北伐。他们利用汉族官员中的部分势力,以及自己精锐的蒙古骑兵力量,对抗残余的明军以及各路反抗势力。在1650年代初期,多尔衮率领清军成功攻占北京,并逐渐扩大了对华北地区的控制。
三藩之乱与宁王起义
为了抵御清军入侵,一些地方官员开始组织起反抗。著名的是孙传庭、吴三桂和张煌言这三个人,他们分别控制着江西、广东和福建等地,这就是历史上的“三藩”。另外,还有张献忠在四川发动了宁王起义。他原本是刘宗矩手下的将领,因不满于刘宗矩而背叛后者,最终自立为主。这两股力量虽然各自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最终都未能阻止清军全面征服中国大陆。
康熙帝登基并巩固新秩序
随着时间的推移,最终是在1679年的康熙元年,由多尔衮提拔出的库伦台吉额敏公公(即顺治帝)之弟索诺木·阿拉坦(即玄烨)的儿子玄烨,即康熙帝正式登基成为中国新的统治者。他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如整顿户籍制度、兴修水利工程、发展农业生产等,不仅巩固了自己的统治,还促进了国家经济文化事业得到恢复发展。
晚期冲突与稳定政策
尽管康熙时期出现过一些地区性的反抗活动,比如噶尔丹仑布汗领导的准噶尔部队曾经威胁到边疆安全,但这些冲突最终都没有破坏住中央政府已经形成的事实稳定性。在晚年的康熙时代,他实施了一系列稳定政策,如减免税赋,让民众从繁重负担中解脱出来,同时也加强了对边疆少数民族进行管理,使得整个国家进入了一段相对平静和繁荣时期,为之后几代人的基础奠定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