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校的钱霖又在哪里
钱霖,字子云,以道士身份更名抱素,号素庵,是松江人。关于他的生卒年份和具体事迹,我们所知甚少,他大约在元朝仁宗延佑年间活跃。在文学创作方面,钱霖以写散曲而闻名,其作品被誉为“语极工巧”。他曾经编集了一些著名的散曲,并将其收录在《江湖清思集》中,这部作品后来流传到了世间。此外,他还是一位博学的文人,擅长文章,但未能为社会做出实质贡献,因此选择了放弃世俗生活,改戴黄冠,更名抱素。
他最初在松江东郭建立了一个庵堂,并建造了两个斋室,用以藏匿书籍。他后来迁居到湖州(现在的浙江省),并最终定居于嘉兴市鸳湖之畔,一座筑有房子的山洞成了他的避风港。他自称泰窝道人,在那里撰写了词集《渔樵谱》,并编纂了一本散曲集《江湖清思集》。此外,还有一本专门记录醉酒时的诗句和故事,这些都展现了他的才华多样性。
明代的一位音乐家朱权将他列入“词林英杰”之一百五十人的榜单,而另一位明代诗人贾仲明则对他进行过赞美:“抛开尘世中的常规生活,只身戴着黄色的道服、麻绦、宽袖袍子坐着。他的三千首《江湖情思》不仅清新如同春风,不仅灿烂如同月光,还有许多充满变化的情感。这一切都发生在抱素先生的庙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