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家宏与王珮瑜共赏京剧之美于自然风光中
沈家宏先生的祖辈中,首位能追溯到的祖先是沈东溪,他是一位抗倭英雄,在平定寇乱后,被百姓尊称为飞火将军。他的子孙继续了冶铸业,开设了名为沈亦昌的冶坊,这一传统延续至今。
自幼登上苏州大舞台表演的沈家宏先生在日本留学时期,与朱希、汪鹤松等人共同参与抗日活动。在乌镇南栅地区,他担任过秘书,并与程派戏曲界中的多位知名人士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上海的程派票友们经常聚集于他家中探讨戏曲艺术,包括方昌达、李文魁、徐寿星和徐寿眉兄弟,以及夏邦琦、郑大同、王希伯和李家载等。
在40年代初期,沈老先生邀请周长华从北京来到上海,并成为他的吊嗓子师傅。周长华还帮助教导了一位聪明年轻人,那就是后来的京剧名星唐在炘。当年唐在忻刚开始学习京剧时,由于资历浅显,不被资深琴师所认可,但正是在沈家的支持下,他得以正式登场。这段经历对于唐在炘来说,是一生难忘的人情世故。
60年代时,当着“程派”票友们面前,唐在炘感慨地说:“没有沈家宏,就没我。”这句话不仅表达了他对朋友深厚的情谊,也反映出他们之间关系之密切。除了这些亲近好友外,还有许多其他知名艺人的名字,如穆铁芬、赵荣琛和王吟秋,都与沈家宏保持着良好的交往关系。他与这些人的交流往来,不仅促进了彼此艺术上的成长,也增强了“程派”的影响力。
作为一位虔诚的佛教徒和忠厚的人,对待艺术也极其严肃,每次练习都要达到完美无瑕。如果发现任何问题,都会坚持重做,从不满足于现状。此外,由于主人的热心引导,即使是最好的朋友之间也有着虚心相助互帮互助的情况出现,没有任何争执或芥蒂,这种气氛让他的府上常被誉为“程腔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