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学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曹邺简介
曹邺(816~?),晚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邺之,阳朔(今广西桂林)人。自幼聪明好学,对书籍有着极高的热情和勤奋,他在年轻时就开始了自己的学习生涯。
然而,在他的仕途上,尽管他屡次参加科举考试,但并没有能够如愿以偿。他的一生中大多数时间都在流离失所中度过,其中包括长达十年的流寓生活。在这个期间,他一直梦想着有一天能够回到家乡。
直到大中四年(850),他的梦想终于实现了,他通过进士考试,并且很快被任命为齐州推事、天平节度使幕府掌。虽然这是一份重要的职位,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满足,而是继续追求更高的地位和社会影响力。
咸通初年,他又被调往京城担任太常博士一职,并不久后升迁为祠部郎中、洋州刺史。他的官场经历让他深刻体会到了社会现实,也让他对政治产生了一定的看法,这些都反映在他的诗作中。
最终,在咸通九年(868)的时候,曹邺选择辞去官职,返回桂林。这段回归后的时间里,他更加专注于文学创作,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学风格。他擅长五言古诗,这种形式既保持了传统,又充满了个人的创新精神。
作为晚唐四大家之一,与刘驾、聂夷中、于濆、邵谒等同辈竞争的曹邺,其才华得到了高度认可。他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作品,如《官仓鼠》、《怨诗》(四首之一)等,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他对自然景观的敏锐洞察,也反映出他对于社会现实和政治问题的心灵探索和批判性思考。
至今,我们仍然可以从这些作品中感受到曹邺对世事无常,对个人命运与际遇无奈感受,以及对美好生活向往与追求的情感表达。这一切都证明了一个事实:即便是在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下,即便遭受挫折与困境的人物依然能创造出那么多令人敬佩而又难忘的事迹和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