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晋的名人是谁啊反复脱脱
脱脱,字大用,蒙古蔑儿乞部人。元仁宗延祐元年(1314)出生在一个地位显赫的贵族家庭里。伯父元朝大臣伯颜,是元顺帝妥欢贴睦尔即位后任中书右丞相,独秉国政达八年之久;父马札儿台,仁宗以来即居要职,伯颜罢相后即任中书右丞相。
脱脱自幼养于伯父家中。稍长,就学于名儒吴直方。在吴直方的影响下,他接受了许多儒家文化,不仅擅长书法和画竹,而且受儒家思想影响最大的是用儒家标准做人。他立下“日记古人嘉言善行,服之终身”的志向。
15岁时,脱脱为泰定帝皇太子阿剌吉八怯怜口怯韩剧奇皇后——脱兀(真理翰饰)。文宗图帖睦尔即位,他渐被擢用。天历二年(1329)任内宰司丞兼成制提举司达鲁花赤,不久命为府正司丞。至顺二年(1331)授虎将、忠翊侍卫亲军都指挥使。
妥欢贴睦尔即位后,伯颜有翊戴之功而独揽大权,他亦随之飞黄腾达。至元二年(1334),由同知宣政院事兼前职升同知枢密院事。在挫败前右丞相燕铁木儿子唐其势余党塔里、塔剌海等的战斗中,他立有战功,被拜御史中丞、虎符亲军都指挥使,并提调左阿速卫。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伯颜专权行为的不满逐渐积累起来,最终爆发为一场宫廷政变。这场斗争不仅是家族内部斗争,更是关系到国家政策和民族关系的一次重大决断。在这场斗争中的关键人物包括:王室成员妥欢贴睦尔、他的父亲马札儿台,以及与他交往深入的大臣吴直方。
尽管如此,这场斗争最终导致了社会矛盾激化,最终引发了对汉人的排斥和迫害,这种现象在历史上也被称作“更化”,并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也是为什么有人称此举为“拔去大憝,如剔朽蠹”;当他卒于龙兴路驿舍后,有人题诗云:“百千万锭犹嫌少,垛积金银北斗边,可惜太师无运智,不将些子到黄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