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东乡族历史的足迹与今日的踪迹人教版初三必背
东乡族的历史悠久,文化多样,是中国甘肃省的一个独特民族。他们主要聚居在临夏回族自治州的东乡族自治县,少数散布于青海、宁夏和新疆等地。这片地区位于洮河西、大夏河东和黄河南的山麓平原上。
东乡族得名于其居住地——河州(今甘肃临夏)的“东乡”。自称“撒尔塔”(Sarta),是撒尔塔人与汉、蒙古等族融合形成的结果。撒尔塔最初指商贾,后来包括了中亚信仰伊斯兰教的突厥人、塔吉克人和波斯人,被统称为色目人。
关于东乡族来源和形成,有不同的说法。一种观点认为,他们是由明末清初时期参加农民起义的人口组成,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他们是成吉思汗征西夏时留驻此地的蒙古军人的后裔。此外,还有一些学者提出了吐谷浑人的说法,但大多数研究者倾向于前述两种看法。
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东乡族社会结构即刻定型,其语言也属于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但至今仍没有文字,现在主要使用汉语。根据2010年的人口普查数据,東鄉族人口共515,000,并且以农业为主业,以种植瓜果著称。大部分群众会说汉语,没有自己的文字系统,只有少量书面材料用汉字记录。
在元明清三朝中,与回族关系密切,而裕固族则被归类为维吾尔人的后裔,但由于近代语言发展导致了民族划分标准上的变化。在14世纪后半叶,由不同民族融合而成,因此构成了今天的东乡 tri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