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思路宋朝历史网
首页 > 政治制度与变革 > 苏轼文人墨客的弃儿九大艺术形式中的一笔流年

苏轼文人墨客的弃儿九大艺术形式中的一笔流年

在那段悠长的历史岁月里,一个个卓越的历史人物如行星般闪耀着光芒,他们留下的足迹与血肉相随。以下是对苏轼传奇生平的一次探索。

嘉佑元年(1057年),苏洵带着21岁的苏轼和19岁的弟弟苏辙前往京城,以参加科举考试为名。那个时代,主考官欧阳修乃文坛之巨匠,而小试官梅尧臣则是诗坛领袖。他们目睹了苏轼那不羁自由的心灵,以及他敢于打破传统界限的才华,被深深打动。当时,欧阳修曾赞扬说:“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这份评价表明了当时对他的高度认可。

在文坛领袖欧阳修的大力推荐下,苏轼很快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每当他有新的作品出现,它们都会迅速传遍京城的小巷。但就在他即将崭露头角之际,一条噩耗震撼了他的世界:母亲病逝。在兄弟父母一起守丧完毕后,他再次踏上了朝廷道路,在1061年被授予大理评事及签书凤翔府判官职位。

治平二年的某一天,当英宗还未登基的时候,他就已经闻名遐迩,这使得朝中有人提议让他担任翰林院知制诰。但宰相韩琦谨慎地指出:“虽然苏轼具备担当重任的能力,但若急功近利地重用他,不免会给他带来压力。”面对这样的建议,苏轼谦逊地说:“韩公能言爱护以德。”

随着父亲去世后的三年守孝期结束,再次回到京城,那个“和平世界”早已不复存在。他继续追求改革,并因其地方政策获得了一定的成功。不过,在1079年,当43岁高龄时,却遭到了调往湖州任知州的命运。这段经历包括著名的事案——乌台诗案——极大地影响了他的生活,也标志着人生的转折点。在牢狱中的103天里,他几度濒临生命危险,只因北宋太祖定下的国策,没有士大夫受死刑,最终逃脱了一劫。

出狱后的 苏轼被贬至黄州无权做事,但是在那里写出了《赤壁赋》、《后赤壁赋》等千古绝唱。1084年,又奉命到汝州任职,但途中失去了亲子,此刻请求留在常州。而1085年宋哲宗即位后,司马光重新执政,将被迫隐居多年的 苏 轴重新启用为朝奉郎,并升为翰林学士知制诰。但当发现两派互相倾軋时,他揭露现象而又遭陷害,被外调。此后,他一直流离失所,无数次遭遇起伏与坎坷,最终在1100年的大赦中回归正途,但遗憾的是,在回京途中便离开了这个纷繁世界,与世长辞,终年65岁。而宋高宗即位后,为其追封太师,以纪念这位文学巨人的伟绩及其对文化宝库所作出的不可磨灭贡献。

标签:

猜你喜欢

宋朝政治制度与变革 刘伯温的真实结...
正史中的刘伯温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许多名将、学者和政治家都留下了自己的足迹,但其中有一个人特别引人注目,那就是明代著名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地理学家和教育...
宋朝政治制度与变革 光绪之位清朝末...
光绪帝的前任是同治四年(1865年)即位的同治皇帝。同治皇帝出生于咸丰五年,是道光二十二年的第四子,继承了其兄长文宗和宣宗未能完成的事业。在他的统治期间,...
宋朝政治制度与变革 元朝都市风华繁...
元朝的都市和文化 都市经济繁荣 元朝的都城大都(今北京)以及其他重要城市如杭州、苏州等,成为商业活动的中心。这里汇聚了各地商品,形成了独特的市场经济。丝绸...
宋朝政治制度与变革 元朝灭亡时有多...
一、引言 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元朝的灭亡是一个极为关键的转折点,它标志着元朝作为一个政治实体的终结,也预示着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向明朝君主专制政体过渡的一个重要...

强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