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票友王佩瑜的丈夫陈希曾
在那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北京,陈希曾的家中弥漫着京剧的气息。从小,他就被这门艺术深深吸引,与叔父学唱老生、向剧评家苏少卿先生学习戏曲,再到高中时期向程君谋先生探索谭派唱腔,这些经历为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然而,他的心最为迷恋的是余派,余叔岩的声音如同磁带上的旋律,每天反复聆听。他渴望找到更多关于余派的知识,因此结识了名教师刘叔诒,并在南京期间利用每个星期天去向他请教。
为了掌握音韵和发声技巧,陈希曾对《京剧字韵》、《京剧声韵》等书籍进行了细致研究,并且不畏难题,对于不懂的地方会直接向作者苏雪安请教。在学习过程中,他努力寻找白口的规律性,以刘先生为楷模,不断提升自己的演技。此外,他还专门学习身段,从马宝刚老先生那里获得指导。
五十多年来,陈希曾一直没有间断地对京剧进行学习与实践。他不仅演过二十多部老生戏,还敢于反串各种角色,从青衣到花脸,再到丑角,无所不能。他甚至学会了操琴和司鼓,并尝试昆曲,为他的艺术追求增添了一抹色彩。在退休后,他还担任过学生们的老师,在上海顺昌路第二小学教授特色班 京剧课程。
他的事业也得到了社会认可,被聘为上海五里文化中心京剧队负责人,并接受过两次电视台采访,其中一档节目在全国播出,使他的名字响彻大江南北。由于他在南京度过了黄金时代,所以上海票友们给予了他一个外号——“南京余叔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