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珮瑜独唱京剧票友盛名陈希曾领衔演绎古典艺术辉煌
在家中熏陶下,陈希曾从小便耳濡目染于京剧的世界。小学时,他跟随叔父陈顺孙学习老生唱腔,后来又向苏少卿先生这位著名剧评家学习戏曲艺术。在高中阶段,他前往上海拜师程君谋,这位有“汉口谭鑫培”之称的老师不仅为他打下了坚实的京剧基础,还特别是谭派唱腔和发音吐字方面的精髓。
陈希曾对余派情有独钟,他几乎将余叔岩先生的十八张半唱片听得烂熟于心。他渴望深入了解余派,便结识了刘叔诒先生这位知名教师。当他考入化学系时,刘先生邀请他担任江苏戏校京剧系的系主任。因此,每逢星期天休息时,陈希曾都会前往南京拜访刘先生,为自己的 京剧学习增添更多宝贵经验。
为了掌握更深层次的知识,他还潜心研读《京剧字韵》、《京剧声韵》等书籍,并且不畏困难地向原作者苏雪安先生请教。在实践演出中,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使自己在演技上不断进步。刘先生所传授白口技巧,可以说是余派的一面镜子,在模仿过程中,陈希曾努力寻找规律性,从而事倍功半。
五十多年的时间里,从12岁开始登台演出至今,没有间断过对京剧研究和探讨的心力交瘁。他不仅在排练时接受辅导老师白玉英、林澄伯的指导,还特意前往马宝刚老教授那里学習身段动作,以求提高自己的舞台表现力。此外,他还尝试各种角色,如老生、老旦、小生、青衣、花脸以及丑角,不断拓宽自己的艺术视野。此外,由于他的爱好广泛,他还学会了操琴与司鼓,并涉猎昆曲,让自己成为一名多才多艺的人物。
退休后,陈希曾开始教授票友学生,并被上海顺昌路第二小学聘为特色班的京剧教师。这份工作使他能够将自己的热爱传递给新一代。同时,也让他的名字响彻整个票友界,被誉为“南京余叔岩”。
此外,由于他的二十年黄金时代是在南京度过,所以也被上海票界送上了这样的外号。而且,在东方电视台及有线电视台进行专题采访后,其形象也逐渐走进千家万户。在这些节目播出后,无论是在文化中心还是学校,都有人提起这个名字,这对于一个票友来说,是无上的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