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名家大联唱陈希曾的票友之旅
在那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京剧世界里,陈希曾的名字就如同一道璀璨的星光,引领着无数人走进这门艺术的殿堂。他的故事始于家中,那里是北京悠久文化的怀抱,他从小就被京剧深深吸引。在小学时期,他跟随叔父学习老生戏曲,而中学时则是向苏少卿先生学艺,这位著名剧评家不仅教会了他如何唱戏,更是在谭派唱腔和发音上给予了他坚实的基础。
高中时期,陈希曾遇到了程君谋先生,这位“汉口谭鑫培”的称号让他的演技得到了进一步提升。然而,最令他心动的是余派,这种独特的声音和情感让他沉醉不已。他收集并反复聆听余叔岩的十八张半唱片,每一次都是对自己艺术道路的一次探索。
为了追求更高水平的演出,他结识了刘叔诒先生,一位知名教师,此人后来成为江苏戏校京剧系系主任。当陈希曾考入化学系时,刘先生邀请他到南京担任助理教授。在那里,他利用周末时间向刘先生学习,并且对《京剧字韵》、《京剧声韵》等书籍进行深入研究,不断地向作者苏雪安求教,以确保自己的理解与实践相结合。
刘老师白口作为余派楷模,对于陈希曾来说,是一个不断追寻规律性的过程。在50年的时间里,从12岁登台至今,他一直没有停止过对京剧的热爱与探索。他在排练中接受白玉英、林澄伯等人的指导,同时也专程去拜访马宝刚老先生学习身段,以此提高自己的表演能力。
他的舞台经验丰富,有20多部老生戏,以及其他角色如青衣、花脸丑角等。他甚至还学会了操琴和司鼓,并尝试昆曲,让他的艺术生活更加丰富多彩。退休后,他继续传授知识给新一代票友学生,还曾担任上海顺昌路第二小学特色班 京剧教师。
职业生涯中,陈希曾先后担任上海五里文化中心京剧队负责人,在电视节目中接受过两次专题采访,其中包括东方电视台和有线电视台卢湾新闻频道。此外,由于他在南宁度过的大部分黄金年华,所以人们把他誉为“南京余叔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