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孝光国学知识的传承者
李孝光,字季和,是元代著名的词作家。他出生于浙江乐清,自幼博学多才,以文章闻名当世。他的作品深受古人影响,不追求时尚流行,而是坚持传统国学知识的精髓。与杨维桢并称“杨李”,他曾在雁荡山下隐居,与四方之士交流学习,声誉日渐增长。
至正四年,他被召为秘书监著作郎,并在至正七年升任秘书监丞。在这段时间里,他创作了许多优秀的词作,其中大部分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感慨和对国家大事的思考。如他的《鹧鸪天》中,“龙门他日文章客,雁荡今朝行地仙”;《满江红》中,“富贵何须囊底智,功名无若杯中酒”;以及“百万苍生正辛苦,到头苏息悬吾手”,都反映了他爱国忧民、崇尚儒家的思想。
他的诗词不仅真挚感情,而且写法自然,如他的《念奴娇》描绘了一幅江南暮春农村风光图,让人感受到一种恬淡的心境。而在写送别时,如《水调歌头》的两首,也展现了一种复杂的情感,同时也表现出了一个人的深沉情怀。
李孝光的作品直抒胸臆,不拘一格,但也因缺乏含蓄而略显不足。例如,在其诗篇《游艮岳》中,他这样表述:“一沼何堪役万民,一峰将使九州贫。江山假设方成就,真个江山已属人。”从内容上看,这些诗如《桐江》、《柳桥渔唱》、《衡门有一士》,往往蕴含着对社会不平等现象的一针见血批评。
今天,我们仍然能够欣赏到李孝光留下的这些珍贵文献,其中包括十一卷的小说集——《五峰集》,它记录了作者丰富的人生经历和深刻的人文关怀,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遗产。此外,还有其他多首未收入集中或散失的大量作品等待我们去探索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