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的名人西汉第十一位皇帝刘奭历史上的反复出现之人物
出生于元平元年(前74年),是汉宣帝刘询的长子,其母为恭哀皇后许平君。刘奭出生不久,即父亲即位,是为汉宣帝。地节三年(前67年)八岁时,他被立为太子。
史书记载,汉元帝“柔仁好儒”,在他还是皇太子时,就对父亲使用法家的担忧表示过。一天,当两人用餐时,他委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陛下使用刑罚略有点过分了,应该多多重用儒生。”然而,这番话却遭到了父亲的严厉回应:“汉朝自有汉朝的制度,本来就是‘王道’、‘霸道’兼而用之,不可能像周代那样单纯地使用所谓的‘德政’。”
继承帝位后,黄龙元年(前49年)十二月,父親驾崩,他继位,是为汉元帝,并改年号为“初元”。在他的统治期间,虽然外表上仍然保持着一派繁荣景象,但实际上豪强地主兼并之风盛行,加速了中央集权削弱和社会危机加深。
自废武功也成为其统治期间的一大特点。他信任与支持萧望之等儒臣,但最终没有采纳他们推行仁政改革的建议,而是放纵宦官逼死萧望之和其他儒臣,无异于自废武功。这使得他失去了推行新政、有所作为的大机会,最终导致国家衰败。
中文名刘奭 别称汉元帝 国籍西汉 民族Han族 出生地长安(今陕西西安) 在位时间前49—前33 庙号高宗 谥号孝元皇帝 陵寝渭陵 出生日期前74 逝世日期前33 主要成就包括平灭郅支匈奴,以及昭君出塞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