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四大才女绘卷爱猷识理答腊(1339年1378年)
爱猷识理答腊——大破明军书法造诣高
爱猷识理答腊,元惠宗至元五年(1339年)十一月二十四日生于一代英杰之家。其母奇氏,因怀有皇子而荣升为第二皇后,享受了贵族的特殊待遇。在这个时期,惠宗为了确立稳定的继承人,将原定皇储燕帖古思与其母文宗皇后卜答失里除掉,并以自己的正宫伯颜忽都所生的嫡子真金二岁夭折,从而让爱猷识理达腊成为大元的储君。
按照元朝的传统习惯,爱猷识理达腊在幼年被寄养于大臣脱脱家族中,被视作“奶公”的照顾下成长。他与脱脱儿子的友情如同兄弟一般亲密,而他的启蒙教育则来自南方学者郑深教授,他学习了儒家的经典,如《孝经》等。六岁时,他回到了宫中,由惠宗继续精心培养,使他能够掌握多种语言和文化。
至正八年(1348年),他开始学习畏兀儿体蒙古文;次年的七月,又被命令学习汉文。此外,还接受了一系列文学课程,如琴瑟弹奏,以丰富他的艺术天赋。李好文老师编纂了许多教材,如《端本堂经训要义》、《历代帝王故事》、《大宝录》和《大宝龟鉴》,通过这些书籍来教育他。
关于他的读书生活,当时的官员张昱曾赞美道:“端本堂深绣榻高,满前学士尽。星河骑士知唯马,惯识金笺玉兔毫。”即使在课间时间,有人带来了猎鹰喧嚣,但爱猷识理达腊并未轻易离开教室,这展现出他对知识渴望的坚定态度。
直到至正十六年(1356年),李好文老师建议他结合其他重要文献进行研究,以便更好地理解政治治国之道。当时的人们预见,如果能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中,那么国家将会实现太平盛世。但不幸的是,没有机会去实践这些智慧,因为随后的历史发展方向并不允许这样做。这段故事虽然没有完美收场,但却展示了一个青年才俊追求知识、勇于探索的精神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