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代泉黄梅戏音乐工作者的歌曲视频演绎人生情感
他家乡盛行庐剧,他自幼便在庐剧的旋律中成长。1958年,他凭借精通二胡,考进了安徽省艺校,学习庐剧音乐三年。他对庐剧的熟悉程度远超过黄梅戏,当时同班四人后来只有他一人坚守,但学校却在毕业前撤销了庐剧专业。在他的努力下,学校留下他作为种子,让其为庐剧留下遗产。然而,这个种子未能发芽、开花、结果直到1993年才有机会。当徐代泉转向黄梅戏时,他采取了记谱法与学生一起学唱腔,从而掌握这个新领域。
这一路走来充满苦难。苦的是熬人的日子,而难则是戏曲音乐浩繁知识的学习。而从事此行业的人往往伴随贫困和寂寞,不少作曲家如徐代泉一样投入工作,一旦遇到创作瓶颈,便会沉浸其中七八天不曾松懈。那时候,即使是悲伤的歌曲,也能让人流泪,那份投入之深仿佛坐亦想、走亦想、醒亦梦。
徐代泉一生致力于教学、创作和研究。他不仅在本校担任教授,还客座教授中国戏曲音乐学院。创作方面,他除了黄梅戏电视剧外,还为60多部教学剧目编写过音乐,如黄梅戏、庐剧等多种艺术形式。此外,在研究上,他参与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安徽卷》,主编“泗州戲”、“安慶弹腔”,获得“编纂成果二等奖”。
谈及安徽黄梅戏电视剧,无人不知他的杰出贡献:《桃花扇》、《半把剪刀》、《家》、《春》、《秋》、《啼笑因缘》、《二月》、《潘張玉良》、《祝福》,这些作品都是他或合作完成的代表性作品。这位65岁高龄仍然活跃于舞台上的老先生,是安徽艺术学校和大学艺术学院教研室主任20年的资深人物,现在依然担任中国戏曲学院和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为后来的世代传授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