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宾王广东五代十国名人资料收藏品
胡宾王,字时贤,以其博学多才和深厚的历史研究能力,在五代十国时期名声显赫。959年,他以进士之姿登科,历任中书舍人、知制诰等职。在朝廷期间,他见证了南汉主刘鋹的暴政和朝廷的黑暗,遂辞官归乡。
在家乡乳源县宜寿里(今乳城镇新兴村),胡宾王并未放弃对国家大事的关注,而是利用自己的才华和经验,为后世留下了一系列历史资料。他的代表作《南汉国史》详细记载了从907年至971年的南汉五主传,以及32位忠臣传,其中包括具臣、乱臣、宦臣及女竭等12卷。
宋开宝四年,当宋军进入广州,刘鋹投降,南汉灭亡。胡宾王上书宋朝廷《刘氏兴亡录》,直言己见。他不仅在文坛有所交往,还曾为晚唐岭南诗人邵谒撰写序言。
胡宾王更积极参与乡里的教育与文化事业。在今乳城镇新兴村委的大塘球岗,他创办讲书堂,与一方子弟共读经典,并教导他们如何成为有用之才。此地现存濯缨亭遗迹,是他讲授的地方,也刻有“水向石边流出冷,风从花里过来香”等诗句。
康熙二年,《乳源县志》首次记录了胡宾王的事迹,并将其列入贤达传予记载。康熙二十六年,该志再次更新,将胡宾王的一生与他的贡献进行了更详尽的描述。明清两代,都在县城建立纪念馆,如“世泽流芳”坊和“乡贤祠”,以表彰他的功绩。
至于墓葬方面,由于重修过几次,最终定居于今大塘球岗叶屋村边,这座青砖砌筑的墓面宽350厘米、高153厘米,是清道光二十年的重修成果,有时任乳源知县苏璜撰写的《墓志铭》镌刻其中,为后人的纪念提供了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