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女驸马伴奏徐代泉的旋律之心
在安徽省艺校学习期间,徐代泉凭借其出色的二胡技艺,以独奏《良宵》考入该校。三年后,他对庐剧音乐了如指掌,并立志为其艺术做出贡献。但当他毕业时,学校突然撤销庐剧专业,只留下他一人继续教学,这让他深感不解和失望。然而,领导的决定是基于他们希望培养一个将来能为庐剧服务的人才。
尽管如此,30多年的时间过去了,没有任何机会让徐代泉将他的技能应用于庐剧中。他最终被迫转向学习黄梅戏,但这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两种音乐风格截然不同。为了快速掌握黄梅戏音乐,徐代泉采取了一种笨办法——与黄梅戏表演班的学生一起上唱腔课。这段时间里,他通过记谱和练习迅速学会了许多曲目,并最终成为了学院黄梅戏教学曲目的主要创作者之一。
从事戲曲音樂工作并不轻松,它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毅力。在创作过程中,有时候会连续7到8天都无法写出一句完整的歌词,那些时刻充满了挫败感和压力。但是一旦作品完成并录音后,当听着那些唱段时那种快乐和满足是难以言喻的。
徐代泉的一生分为三部分:教学、创作以及研究。他曾担任中国戏曲学院客座教授,并参与编纂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中国戲曲音樂集成·安徽卷》,获得“编纂成果二等奖”。至今,他仍然活跃在学术界,为新一代學者提供指导,同时也在不断地探索新的艺术领域。
作为一名著名作曲家,徐代泉创作了许多经典作品,如《桃花扇》、《半把剪刀》、《家》、《春》、《秋》、《啼笑因缘》、《二月》、《潘张玉良》及《祝福》,这些都是关于黄梅戲音乐电视剧中的杰出之作。尽管已年过六十,但依然积极投身于自己的爱好,不断推动自己所热爱的事业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