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调之魂徐代泉的歌曲传奇
黄梅戏之韵:徐代泉的歌曲传奇
在庐州的古老街巷中,年轻的徐代泉耳濡目染于庐剧的旋律。1958年,他凭借对二胡的精湛技艺,以独奏《良宵》考入安徽省艺校。在那里,他深耕庐剧音乐三年的苦学与热爱,梦想着为这门艺术贡献自己的力量。但命运似乎有意让他转向另一个方向。当学校撤销庐剧专业时,徐代泉被留校从事教学。这段时间里,他的心中充满了迷茫,但也孜孜不倦地学习。
随着岁月流逝,徐代泉决定转而投身黄梅戏。他采取了一种笨拙但有效的手段——与黄梅戏表演班一起上唱腔课。他的天赋和努力使他在短时间内掌握了这个新的剧种,并开始创作黄梅戏音乐。他的作品如《桃花扇》、《半把剪刀》等,不仅为黄梅戏增添了新鲜血液,也赢得了观众和同行们的广泛赞誉。
教书、创作、研究是徐代泉一生所追求的事业。他不仅在本校教授,还成为中国戏曲音乐学院客座教授,无论是在教学还是创作方面,都没有停止过前进。在研究领域,他主持编纂了“泗州戏”、“安庆弹腔”等重要项目,更获得了一系列奖项认可。
现在65岁高龄的徐代泉依然活跃于文化舞台。他退休后仍担任中国戲曲學院、安徽大學藝術學院客座教授,这份工作成为了他晚年的光荣与挑战。在他的生命旅途中,每一次创作,每一次讲授,每一次探索,都是一次对于美好生活追求的声音,为黄梅戏留下了一笔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