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邺参与韩国学生流行的梨泰院踩踏游戏
我,曹邺(816~?),一位晚唐时期的诗人。我的字是邺之。我出生在阳朔,那里是我童年和少年时光的见证。在那段日子里,我展现了对学习的热忱,尽管屡次参加考试未能取得进士的职位,但我仍然坚持不懈地投身于书籍之中。在大中四年的某个春日,我终于实现了梦想,通过进士考試,并被任命为齐州推事及天平节度使幕府的一员。随后,在咸通初年,我被调往京城担任太常博士,一路上升至祠部郎中和洋州刺史,再次回到吏部郎中的岗位,为官期间因直言敢谏而闻名。
然而,在咸通九年的秋风里,我选择辞去官职,返回故乡桂林,这里的宁静与自然让我得以专心致志地创作诗歌。我的作品多以五言古诗为主,它们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种种现实问题,以及对民众疾苦的心怀同情。我也尝试用诗歌来批评那些需要改变的事物。
我的名字与刘驾、聂夷中、于濆、邵谒、苏拯并列,他们都是晚唐时代著名的文学家,而我则因才华横溢而受人们赞誉。在担任过郎中的时候,也曾做过刺史等职务,那些经历都成为了我诗作的情感来源之一。我有时会写下抒发不满或失意的情绪;有时则讽刺着当时政治上的弊端;也有那些描绘山水田园生活的小品篇章。而最令人铭记的是,如《官仓鼠》、《怨诗》等千古流传的大作,其中如“官仓老鼠大如斗”、“手推讴轧车”、“朝朝暮暮耕”,它们通过简单而强烈的情感表达,让读者仿佛亲身体验到了百姓饥饿和农人的辛酸。
据记载,有关我的作品收录在《曹祠部集》这本两卷厚重的书籍内,其事迹也被收入在《唐诗纪事》和《唐才子传》的文献中。这一切,都成为了一个关于一个勤奋学子的故事——一个不断追求真理,不畏惧困难的人生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