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列国春秋篇秦宣公公元前664年历史的轮回
秦宣公——秦德公之长子,继承了父亲的勤俭与谨慎。自秦宣公元年(公元前675年),周王朝宫廷动荡不已,卫国和燕国联合攻打周王室,将惠王赶出了朝堂,拥立王子颓为新君。然而,这场变局并未持续太久。在秦宣公第三年的春天(公元前673年),郑伯和虢叔联手杀死了这位新的“周王”,将惠王重新安置回权威的位置上。
姬颓,即后来的庄王,其庶子被宠爱而备受信任。此后,庄王传位于僖王,而僖王的儿子惠王登基称帝。他对待蔿国的土地极其慷慨,将其用作牧场,并剥夺边伯、石速、詹父及子禽祝跪等人的田产。这一决定遭到了被剥夺者的强烈反抗,他们在苏子奉的带领下,在惠 王二年的秋季,与蔿国联合进攻,但最终失败,只好引兵出奔至卫国。
就在这个紧要关头,南燕国与卫国联军大破周军,使得惠 王无奈地逃离了都城。在冬季,他被迫称臣于其他诸侯。这个时期,一些亲近秦宣公的人力劝说他以“勤行”的名义出兵干预,但他坚持自己的判断:首先认为惠 王篡取土地是非法;其次,由于颓也是庄家的庶子,是血脉相连的事务,不宜外人介入;最后,他意识到当时秦 国实力不足,要是参与纷争,最终必然会落败,因此选择保持中立,以静制动,为自己国家赢得发展机会。
从历史角度来看,秦宣 公这一系列决策确保了他的国家获得了一段较长时间内的和平发展。这段时间里,他严格遵循着父亲德 公所倡导的政策,即宁愿放弃暂时的小利益,也要保持国家稳定,从而实现更大的发展目标。在这些期间内,尽管外界风云变幻,无论是哪个诸侯之间发生冲突或背叛,都没有影响到秦 国内部稳定的生活状态。这四年的宁静岁月对于重建一个强大的国家至关重要,它为日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