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名人简介周敦颐开山理学思想家
我,周敦颐(1017年-1073年),原名周元皓,字茂叔,谥号元公,是北宋道州营道楼田堡(今湖南省道县)人,也被世人称为濂溪先生。作为北宋五子之一,我是宋朝儒家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同时也是文学家和哲学家的代表人物。我留下了许多著作,如《周元公集》、《爱莲说》、《太极图说》和《通书》(后来收录在《周元公集》中)。我的理学基本概念,如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动静、主静、至诚、无欲和顺化,对后来的理学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出生于天禧元年,当时还不到十八岁的姐姐就因病去世,这让我对生命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在月岩悟道期间,我开始思考更多的问题,并且沉浸在学习之中。随后,我投靠舅舅郑向,在他家附近的一座亭子里学习并探讨问题。
我的政治生涯从提任南安军司理参军开始,然后担任荆湖南路郴州郡郴州县县令期间,我兴办教育并接受两个弟子的师业。这段经历使我与程颢和程颐结下了深厚友谊。
我曾多次升迁职位,最终成为大理寺丞,知洪州南昌县。在那里,我利用自己的能力解决了一些疑难杂症,使当地居民非常满意。我还娶陆氏为妻,她给予我支持,但不幸的是,她过早离世。
之后,我再婚嫁给蒲氏,我们有一子周涛。嘉祐五年六月,与王安石相遇,他对我的崇敬让我感到荣幸。在庐山结缘时,与潘兴嗣共同游玩并写诗作文,其中包括著名散文《爱莲说》。
执政期间,我致力于改革刑狱制度,并最终辞官隐居庐山。我在这里撰写了许多作品,并将母亲坟墓迁至此处。我将小溪命名为“濂溪”,以纪念我的故乡。在熙宁六年的夏季末期,因疾病去世,终年5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