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宣公七国之初谁最大
秦宣公——秦德公之长子,继承了其父亲的远见卓识和务实策略。在秦宣公元年(公元前675年),周王朝遭遇内忧外患,卫国与燕国联合攻打周王室,将惠王赶出了朝廷,并拥立王子颓为新君。秦宣公三年(公元前673年),郑伯、虢叔等人发动政变,杀死了颓为王,并送惠王返回权力中心。
周庄王之庶子颓,为庄王所宠爱,其后被传位给僖王,再次由僖王之子惠王登基。然而惠王在位期间,却剥夺了边伯石速詹父及子禽祝跪的土地与财产,这激怒了这些受损者。蔿国、边伯、石速詹父及子的儿子们联合苏子奉,以进攻惠 王为名义,但最终失败,被迫出奔至卫国。卫国并且南燕联军对抗周成功,使得惠 王再次流离失所,而颓自称为主。
此时,秦宣公的近臣曾劝他以勤战救主的名义出兵助纣为力。但是,他坚决拒绝,因为他认为:一是强取民脂民玉不符合天道;二是颓也是庄家的血脉,不应外人干预;三是当时秦国实力有限,即便胜利也难久留尊荣。他选择坐观局势变化,以静制动,以免自己国家陷入危机。
从历史角度来看,秦宣公的这种选择确保了几年的和平发展,让其他诸侯忙于国内斗争而忽视了对邻邦的威胁,从而给予秦国四年的稳定时期。这段时间对于巩固国家基础和增强实力至关重要,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转折点,也奠定了后来的先贤们智慧政策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