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专访中国工程院院士罗安科研报国梦想引领中俄合建月球站探索
在光着膀子挥汗如雨的工厂环境中,中国工程院院士罗安展现出一位科学家的坚韧与热情。他的工作不仅仅是在实验室做试验,更是深入产业解决实际问题。他认为当代科学家精神恰恰意味着面向企业亟需解决的问题。
“面对真问题,解决真问题”,这是罗安反复强调的心声。在他年轻时,他曾在韶关冶炼厂参与研究,解决自动控制电弧炉的问题,这个项目虽然困难重重,但最终成功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并提高了产品质量。
课题来源于生产一线,科学研究应该直面真问题。比如,在贵溪冶炼厂发现变压器发热严重的情况下,罗安提出一种混合型有源滤波装置,用较低成本去解决谐波治理问题。这项技术后来被应用到生产中,大幅减少了工厂的能耗和变压器的发热。
罗安认为,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科学研究必须要做原创性的工作,要敢想、敢干、敢为人先。他和团队始终追求为企业解决原创性或核心技术问题,比如无齿槽搅拌辊和双向电源搅拌技术,以及高精度、高稳定的大电流铜箔电解电源等。
作为电能高效高质转化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罗安介绍了实验室目前主要进行的原创性工作,如通过电磁高效高质转化技术提高钢材纯度、在大功率数字功率放大器、大功率电声转化装备方面取得进展等。他希望通过芯片化微型化传感技术使配电网更加透明化和智能化。
回首几十年的科研道路,罗安提出了“三链并举-四维递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方法。他认为青年科技工作者要有爱国情怀,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比较宽广的知识面,以及良好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此外,还需要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以多学科交叉来组织集体攻关,以应对当前科技创新的大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