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后浪驾驭系统丨解开星辰之谜
在共享单车的停车区域内,你是否曾经被误判?在和朋友共享实时位置时,定位图标飘忽不定;等待网约车时,人等不到车、车找不到人……这些窘境,往往是由于定位精度不够所致。如何让更精准的定位服务在更多场景得到应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研究领域,有一个来自湖南省测绘科技研究所的“90后”副总工程师叶飞,他正致力于北斗时空基准与增强服务体系基础理论及其高精度定位应用研究,让北斗能得到更广泛利用。
时间与空间,是宇宙万物的基本属性。从抬头望星、观测天象到推算历法,从司南到罗盘……亘古亘今,人类一直在探索获取时间和位置的最佳方式。“北斗星,自古为中华民族定方向、辨四季、定时辰。以‘北斗’命名的我国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回答的是‘何时’与‘何地’这两个问题。”叶飞说。
十多年来,叶飞跟随导师团队参与了北斗二号系统建设,全程参与了北斗三号的监测评估,如今已独立带领团队承担相关课题研究。他希望技术能够脱下“高冷神秘”的外衣,更贴近民众生活:“仰望星空到脚踏实地。”
现有技术或依赖高成本的精密轨道,或对并发用户数量有严格限制,这些方面严重制约“北斗”的规模化应用。叶飞通过模型算法研究与技术攻关和终端研制,以此推动高精度 北斗 定位在更多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
站在前辈们肩膀上,“我的工作是努力解析星空奥秘,为助力‘地上用好’。”他说。在智能驾驶到通用航空,从精准农业到智慧城市,在他的畅想中,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不断实现新突破,将成为加快测绘地理信息事业转型升级的一把利剑。
科研之路本没有一帆风顺,或许会像北斗排列那样曲折蜿蜒,但作为青年科技工作者,就是要不怕困难、敢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