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言军事赵声的战鼓响起
美言军事:赵声的壮志未酬
赵声,江苏丹徒(今镇江)大港镇人,字百先,号伯先。清光绪二十七年考入江南水师学堂和陆师学堂,与资产阶级思想接轨。1903年东渡日本考察,与黄兴结识,回国后任南京两江师范教员、长沙实业学堂监督,为反清宣传积极贡献。
在此期间,他创作了《保国歌》,一篇集文艺宣传于一体的小调作品。这首歌曲深刻阐述了推翻清政府、建立新国家的必要性,并提出了一系列施政纲领,如团结合作、禁鸦片烟、破私立公等,以期实现国家独立自主。
随后,赵声北上保定,却因袁世凯怀疑其为党人而被委以文书职位暗加监视。他与吴樾密谋反清大计,但遭到失败。之后,他历经多次起义尝试,最终因郭人漳告密而导致失败,再次返回广州筹划起义,被推为总指挥,但最终未能成功。
在此过程中,赵声展现出了他对中华民族命运的无尽关心和牺牲精神,即使身处困境,他仍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在最后一次起义前夕,他曾向孙中山表达了愿意献身的心情:“我对不起死难同志,报仇雪恨就靠你们了。”直至病逝前的那一刻,他依然坚信自己的事业将由战友们继续完成。
1912年,由于他的卓越贡献,孙中山明令追赠赵声为上将军,并迎请其遗骨归葬于镇江竹林寺旁。15年后,当地人民建造了“伯先公园”,作为对他的纪念。而在历史长河中,这位年轻的革命家留下了一段辉煌的篇章,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