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风云录孙光宪九零一至九六八
孙光宪:五代十国词人之风华录
《仁寿县志》记载了孙光宪的前三十年生平。文中提到,孙光宪出身农家,自幼聪明勤奋,读书攻读多年。青年时期,他踏上了远方求学的旅程,在资州、成都等地结交了一批当时蜀中的文人墨客,如牛希济、毛文锡等,与他们交往并开始了自己的文学创作。在这段时间里,他在词歌上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如他的《浣溪沙》一诗,以其真挚的情感和深邃的意境,被后世传颂:
“十五年来锦岸游,来曾何处不风流,好花长与万金酬。满眼利名浑幸运,一生狂荡恐难休,且陪烟花醉红楼。”
随着岁月流转,孙光宪在成都生活了约15年,那是一段充满激情与放纵,但也内心挣扎的一段时光。他最终离开了蜀都,再次踏上征途,这一次是前往秦岭以北地区探索新的生活和灵感源泉。在那里,他遇见了山野道士、土匪强手,他们之间的相互往还为他日后的著述增添了丰富的人物描写和社会背景.
公元925年的同光三年,当王衍归唐,并结束前蜀政权时期,那一年孙光宰正值盛年。但作为一个失势旧吏,在蜀中及陵州找不到立足之地,他决定南行避乱,从此留下40余年的江陵生活。
在唐朝末年担任过陵州判官,有声望的人选。他后来的避难至江陵,是梁震推荐由武信王授予南平国职位。当时高季兴准备对楚国开战,而孙光宸却劝阻说:“荆南遭受战乱割据之后,其国家实行休养生息,使得百姓得以安宁。如果再与楚国断绝关系,一旦其他国家乘机而入,便会面临危险。”武信王听从他的意见,最终取消了对楚国断交计划。
文献王继承王位后,由于梁震请求退隐,将政事委托给孙光宸。在一次谈话中,文献王赞叹马殷豪迈,对臣下说:“如马殷可谓大丈夫也!”但被孙光氏反驳:“天子与诸侯有礼制之别,只图一时快乐,不知何日危亡,又哪里值得羡慕?”文献王醒悟过来,对他表示感谢。
随后的岁月里,高继冲即位期间,当宋太祖派遣慕容延钊等将领平定湖南路经荆州城外通过,大将李景威主张加强防备。而就在这一刻,被誉为峡江小民者李景威,却被孟府尹坚持认为“中国自周世宗以来统一天下之志已久”,并指出宋太祖秉承天命而出现,因此劝导高继冲向政府报告情况,并将三州献纳于宋朝。这番建议深受重视,被赠予黄州刺史,并获得奖赏。最后,在开宝元年的某个时候,即病逝于任所之前未能召见。此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