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炯明军事图库中的革命先锋
陈炯明:广东军政领袖与联省自治的倡导者
陈炯明(1878年1月13日—1933年9月22日),字竞存,广东省惠州府海丰县白町村人,是中国现代杰出的军事家和粤系军事将领。他在中华民国初期担任过广东副都督、代理都督、总绥靖经略等职务,并曾支持孙中山的北伐,但两人最终因政治理念的分歧而决裂。陈炯明主张“联省自治”,提倡建立与欧美国家相仿的联邦政制,以和平协商方式统一全国,而孙中山则坚持中央集权,通过武力征战来实现统一。
在1922年的第一次直奉战争后,孙中山委任叶举为粤桂边督办,以示对粤军的信任。但是,粤军内部开始出现分化,一派要求陈炯明回省复职,而另一派则希望由叶举领导,与孙中山彻底决裂。随着情况的发展,孙中山率领两个营警卫返回被重重包围的广州,但高级军官没有应邀前来,这进一步加剧了双方关系紧张。
尽管如此,北洋政府徐世昌于6月2日宣布辞职,这对于停止内战和实现和平统一提供了一线曙光。然而,当时有两百多位名流致电孙中山和非常国会,呼吁他实践承诺与徐世昌同时下野,但孙中山拒绝了这一要求。这场政治危机最终导致了更多的人心向往开启新的道路,对于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有很多不同的看法。
除了他的政治生涯外,陈炯明还是一个文化爱好者,他创办了《闽星半周刊》、《闽星日刊》,并提倡“新文化”,以响应“五四运动”后的新传播。这也体现了他对于文化发展的一贯关注,以及对社会变革所持有的积极态度。
最后,在晚年的 陈炯明退居香港,与海外华侨社团组织“洪门致公堂”转型为“致公党”,并成为该党首任总理。在1933年病逝后,其遗体被迁葬到广东惠州西湖畔紫薇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