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网王献之开启智慧的殿堂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网:王献之,书法世家的骄傲,父子并称二王,书法艺术史上独一无二。王献之(公元344-386年),字子敬,小字官奴,官至中书令,被世人称作“王大令”。他以楷、行、草、隶四体著称,并在幼时便受父亲影响而展现出超群的才华和迅速成长的才能。虽然未能长久,他还是创造了独立于家风之外的新笔法,为后人所传颂。
《洛神赋》是他的小楷代表作,以碧玉石刻本流传至今,该石本因色泽如碧玉而被誉为“碧玉十三行”,现藏首都博物馆。作品中的每一笔,每一个字形,都展现出秀逸洒脱的笔致和园润劲急的风格,使其成为行世小楷中无出其右的一部杰作。
《鸭头丸帖》则展示了他的行草特色,其中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次用墨涂抹,一次加深淡化,使得整篇文字既有节奏感又富有变化,是他独创的“稿行之草”体式样之一。此外,他还创立了一种名为“一笔书”的草书形式,这种形式在《中秋帖》中得到完美体现,其连续不断且宛若江河般奔腾不息,让读者仿佛看到一种雄浑英伟的情感流露。
尽管唐代曾有人对比羲与献,但评判一个人的书法不能仅凭一种方式来衡量。在这样的背景下,王献之能够在巨大的家族文化影响下自成一派,即足以证明其卓越才华。此外,《玉版十三行》的存在更是表明了他的小楷技艺达到了极致,与世界上的其他文人墨客相比,也具有不可撼动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