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中国哲学之河流淌着智慧的波澜
人物生平
庄周是宋国的公室后代,先祖可以追溯到宋国的第十一代国君宋戴公,宋戴公为庄姓始祖。庄周出生于宋国蒙。曾做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是同时期人,以庄子之才学取财富高位如探囊取物,然庄周无意仕进,只在不长的时间里做过管漆园的小官。
哲学思想
据《史记》记载庄周“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他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思想,将“道”视为宇宙万物的本源。他说:“道之真以修身,其绪余以为国家,其土苴以为天下。”意思是,大道的真髓、精华用以修身,它们余绪用以治理国家,它们糟粕用以教化天下。又说:“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无以得殉名,谨守而勿失,是谓友其真。”意思是不要为了人工而毁灭自然,不要为了世故去毁灭性命,不要为了贪得去身殉名利,谨守天道而不离失,这就是返璞归真。
文学成就
《庄子》一书共有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文字雄美想象丰富跌宕起伏妙趣横生善于通过寓言故事来说理。这部文献标志着在战国时代中国哲学思想和文学语言已经发展到非常玄远、高深水平,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瑰宝对中国历代思想家和文学家的影响极大,在中国思想史、文学史上都有极重要的地位。
处世哲学
对于君主残暴与民百害,一再强调应顺从自然法则,而非依附权力的人类社会观点认为人类应该追求自由保全生命,并避免像马屁拍马脚一样盲目地追随权势。因此,他主张“保身全生”。
主要成就
作为道家学派始祖的老庄哲学是在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学说之一。在思辩方法上把相对主义绝对化转向神秘诡辩主义。他提出“通天下一气耳”和“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包含朴素辨证法因素,但忽略了事物质稳定性差别性的问题。他主张齐物我、齐是非、齐生死等幻想一种超越一切差异的心境状态,同时他也是第一位将寓言用于广阔议题表达自己的著作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