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中国哲学之海智慧的宝藏库
人物生平
庄周是宋国的公室后代,先祖可以追溯到宋国的第十一代国君宋戴公。庄周出生于宋国蒙。他曾做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是同时期人,以庄子的才学取财富高位如探囊取物,然庄周无意仕进,只在不长的时间里做过管漆园的小官。
哲学思想
据《史记》记载庄周“其学无所不窥,然而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万余言,大抵率寓言也。庄周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思想,认为“道”是客观真实的存在,把“道”视为宇宙万物的本源。他说:“道之真以修身,其绪余以为国家,其土苴以为天下。”意思是,大道的真髓、精华用以修身,它们的余绪用以治理国家,它们的地糟粕用以教化天下。又说:“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无以得殉名,不谨守而勿失,是谓友其真。”意思是不要为了人工而毁灭自然,不要为了世故去毁灭性命,不要为了贪得去身殉名利,谨守天道而不离失,这就是返璞归真。
他继承和发展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认为“道”是无限的、“自本子根”、“无所不在”的,从“道未始封”。他看到一切事物都处在“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的中,却忽视了事物质稳定性的和差别性,他主张齐物我、齐是非、齐生死、齐贵贱,以至于想象一种与天地并生的境界,而通过寓言故事来表达这些深奥且抽象的情感和思考。
处世哲学
对于君主残暴行为,庄子是一再强调他的态度,“回闻卫君,其年壮,其行独;轻用其国,而不见其过;轻用民死,使民有如蕉林被割,则皆弃之矣。”因此,他并不愿意去做官,因为他认为伴君如伴虎,只能顺从。他还警告人们不要像养虎一样,即使给予它们食物,但不能让它们成为威胁,因为一旦它们饥饿或愤怒,就可能攻击人类。在这方面,他提出了一个重要原则,那就是应该保持自己的自由和完整,即保全生命,这也是他的另一个主要思想之一——保身全生。
文学成就
作为中国古代典籍中的瑰宝,《庄子》的出现标志着战国时代中国哲学思想与文学语言达到非常玄远、高深的地步。这部文献包含了大量寓言故事,用来阐述他的哲思,因此它既是一个重要的人文资料,也是一个极具创造力的文学作品。在这个意义上,《庄子》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中国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并继续激励着人们追求自由与内心世界的大开阔。